教师话坊

标题: 什么都 “进校园”, 校园能装下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赵占云    时间: 2018-11-14 09:00
标题: 什么都 “进校园”, 校园能装下吗?
最近,一则报道让我感触很深,文章中说道:这些年有一种现象,那就是一说到什么重要,就要"进校园"。很多东西已经进了校园,如“法治进校园”、“消费维权进校园”、“生态文明进校园”、“消防安全进校园”、“防震减灾进校园”、“廉政进校园”、“京剧进校园”、“地方戏曲进校园”、“民俗文化进校园”、“国学进校园”、“人工智能进校园”、“科技进校园”……林林总总不下40个。这反映了社会、政府、公众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知道教育很重要,觉得要重视某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小抓起”,让学生从小树立某个意识,这样他们就会终身受用。而且,“进校园”接受面宽,远比上街摆个摊儿、发几张宣传单、拿喇叭吼几声有效果,受众几乎是“一个不漏”。但问题是,什么都“进校园”,校园能装得下吗?学生的脑袋能装得下吗?对此各位老师你有什么想法,或者你们学校是怎么进行操作的?


作者: 龙泉许东宝    时间: 2018-11-15 09:05
少年强则未来强,上级把这些全都进校园,思路是正确的,理念也是很好,可能没有考虑到学生们实际,接受能力,这样反而把好事变坏事了!的确,什么都往学校塞,这样、那样活动实在太多,无论什么活动都要搞个仪式,虽然仪式感十足,老师学生在仪式前总要准备的,这些浪费了学校、师生多少时间,减负天天喊、层层抓,可是减来减去,不但减不掉,反而是在增负。再说,这些高大上的活动仪式后,要么发宣传单,要么开个讲座,这样就完事,学生对这些内容到底掌握到如何程度,还是个问号吧!这样,这些好活动变成丁形式化、表面化、低效化,家长也苦不怨言。为此,所有活动单位和教育部门对接,开学初尽量安排好,何时进校园,能合并的尽量合并好,再说现在的校园现代化了,能用录播的尽可能用录播,使学生在教室就能学到这些活动知识,不必大动干弋,广告公司参加进来,搞得声势浩大,活动效果又不高。同时,这些好活动进校园,请活动注意实效,对活动有个评估反馈,不是起动仪式一搞就完事,切实让学生学点、了解点这些知识,真正做到从娃娃抓起!
作者: 赵占云    时间: 2018-11-15 12:17
这学期开学到现在,学校最忙的莫过于文印室了,两个多下来文印室几乎没有听过,各种进校园的宣传资料、注意事项、作业任务,焦头烂额不仅是老师,家长更是一个头两个大,几乎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哪些了。适当的内容进校园能让学校的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也能获得更多知识,比如“消防知识进校园”、“防震减灾进校园”能够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求生知识;再比如“地方戏曲进校园”、“民俗文化进校园”能够让学生了解地方民俗文化,了解课本以外的内容。而如果过多的内容都一股子的塞进校园,就会适得其反,获得会变得形式化,让学校师生反感、排斥。我认为适当的理清学校的非教学活动,还教育以本来面目,还学校一片净土,是当前最必要的,也是最迫切的。
作者: yhglll    时间: 2018-11-18 19:07
学校作为学生进入社会的提前站,素有小社会的称号,从这个称号出发,什么东西都往学校塞的行为从理念上可以理解,只是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工作,学习之余多了解一两样或许占用不了太多的时间精力,但如果是每月每周每天都加上一两样呢?自以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结果,极可能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稀松。
作者: 翘楚    时间: 2018-11-20 21:30
校园是小社会,似乎能够接受各种需求,但其实,学校教育时间紧,学习科目多,每个学期要认认真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都是相当紧张的。如果要将各种活动都塞到教学时间里,只有压缩教学时间,草率完成教育任务,上级各项任务是完成了,但效果却很难说。现在不少人打着关心下一代的旗帜,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什么的,其实是给学校压力,给学生增负,得不偿失啊!
作者: 翘楚    时间: 2018-11-20 21:41
现在,学校希望安静些,教师的愿望是安心教书——备课细致些,上课生动些,辅导到位些,因材施教,个别指导,都能尽心尽力。老师最愿在宝贵的教学时间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教好书,带好班,师生共学习,共进步。好多的宣传教育活动,初衷是好的,但多了就不好了。教育有它本身的特点,不能胡来的。教育是农业,要慢慢等待的,不能抓呼、任性,要有足够的时间来静心做好。
作者: 翘楚    时间: 2018-11-20 21:46
什么进校园,好心办坏事!对教育,请多些理解,少些干扰;多些观看,少些参与。遵循教育规律,育人工作才能有效!
作者: 杨铁金    时间: 2018-11-21 13:38
“进校园”有好多种进法。最简单的就是口号进校园,标语贴过,风吹过,也就可以了,不扰民;其次,是计划总结进校园,一个工作布置下来,一二三四五程序走一走,也就交差了;第三,是作为常规工作来做,该有的全有,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第四,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或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做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成为区域典型、全国样本。总有一个口袋可以装林林总总的“进校园”项目。
作者: yhglll    时间: 2018-11-23 09:13
装不装得下都得装,因为自上而下的任务通常 是刚性的,而学校及老师学生恰恰是弹性的!
作者: 龙泉许东宝    时间: 2018-11-23 18:09
零零散散这么多进校园,看看都可怕!但这些的确都是很重要,如学生们都能掌握这些进校园的知识,那也是很棒的。问题是学生年龄小,主要任务就是学好课本知识,而不是去承担过多、过繁的课外知识,搞得学生、学校压力重重,影响学生、老师的身心健康。上级很有想法,想法也的确新颖、超前。有些可以缓缓的,千万别赶集似的硬塞给学生,“拔苗助长、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是说的这个理,这么多一时都硬塞到校园,学生真消化不良了,还会肚子涨得难受!可见,相关单位部门还是要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给学生减压,让学生吃得好,真正内化成生活经验,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保护神”。有时,还是要倡导精准进校园,不要什么都一咕噜都进校园,可进可不进暂时不要进,让学生轻负荷高质量成长吧!
作者: 翘楚    时间: 2018-11-23 22:50
这个问题提得好!给学校减负,把时间还给老师和学生,特别需要呼吁一下。现在的学校不再像之前那样单纯:教育工作细心做,静下心来教书与学习。现在走进学校像打仗,各种事情一件接一件等待你去做,虽说是小事,但很耗费时间。原本计划着备课、批作业、辅导的时间一下子就被挤跑了,杂事误工,一天下来,后悔自己没有正经做事,便觉得很是对不起学生。教育是大事,需要过程的扎实有效;教育时间被挤压,损害学生的利益,这样下去可不行。这不,今天下午,为了迎接某项检查,全校师生下午大扫除,上课呢,不管了,迎接检查最重要吧!
作者: 翘楚    时间: 2018-11-23 23:02
呼吁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这种现状,切实采取措施,厘清学校责任,明确哪些打着为了学生旗帜的“进校园”现象要坚决予以杜绝,学校也好有依据理直气壮地拒绝。全社会都能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校,一起来为教育做点贡献,那将是功德无量。
作者: 李恒良    时间: 2018-11-25 14:23
什么都进校园,真的不是件好事,有些是相关部门认为老师听话,学生受众面广,利用学校能快速达到预期。有些是领导个人关系承揽下来需要老师完成的。还有的受利益链的影响非教育部门推荐的美其名日对学生有好处的相关作家签名售书活动等。总之现在只要与学生有丁点联系的都想往学校挤,让老师来督促家长配合。希望学校有相关部门统筹安排,从源头上加以管控,切实维护师生利益。
作者: 清心    时间: 2018-11-27 19:15
主要是教育太功利,重成绩轻素质。xx进学校没错,可要是老师真信了,谁会在20年后说:这老师眼光长远20就教得踏实有效?
作者: 俞和军    时间: 2018-11-27 21:37
本帖最后由 俞和军 于 2018-11-27 21:39 编辑

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就是被这些“进校园”的东东加重的,是相关职能部门无能的表现。无非是看中学校人员素质高、听话、执行力强、完成任务效率高而已。于是乎,学校成了一只大箩筐,什么东西都往学校扔。最近还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喜欢让教师、家长强制关注某些公众号,在里面完成题目。结果家长怨声载道,敢怒而不敢言。最反对那些对学校下任务、定指标、搞检查,关注了还要求微信截图的进校园活动。请还学校宁静的天空,学校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场所。各门课程进入学校都有严格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这些进学校的项目有计划吗?对学生帮助究竟有多大做过论证吗?更可笑的是,这些活动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是差不多的内容,因材施教呢?还美名其曰“小手拉大手”,小手真的拉得动大手吗?请教育行政部门对这些活动进入学校之前征求一下学校的意见,征求一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加重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该拒绝的活动拒绝,该交给社区、村镇完成的让他们去完成。还学校安静的时空,让教师安安静静的教,学生心无旁骛地学习。
作者: 徐如松    时间: 2018-11-28 14:30
“进校园”本身并没有错,学校本来就是高效的教育场所,孩子本来就是受教育的对象。其实,各类“进校园”的内容在中小学课程中原本都是存在的,比如传统节日教育、青春期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税收教育等,学校都在按课程计划授课,有关部门为了强化教育或者宣传“这个月”“那个月”,无视教育规律强加一人,其结果不但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还加重了教师负担寒了教师的心。呼吁政府协调教育、公安、科协、文明办等相关部门,将各种“进校园”的资源进行整合,纳入校本课程开展教育,使之更加符合教育规律。

作者: 葛永锋    时间: 2018-12-5 13:47
对于什么都“进校园”这个问题,可以引入一把标尺,能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活动开展中是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林林总总的“进校园”活动,各有各的主题,个个都很重要,仔细梳理,我们会发现,这与传统的节假日、主题日教育有很多交集,学校在制订学年计划时,可提前将相应的主题活动排入行事历,落实专人负责,提早准备,定人定时定地点;有些“进校园”活动,可能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匹配度高,可以通过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开展;还有,“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也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者融合提供契机,有专长的家长和社区里的行家里手,成为不可多得的优质教育资源。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社会。校园是开放的,一味地排斥反感“进校园”活动,这是不现实的。上级部门有要求,学校有师资,学生有兴趣,社区有资源,齐心协力烹制美味的“特色大餐”,一定会让人记忆深刻、回味无穷。





欢迎光临 教师话坊 (http://bbs.teachers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