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话坊

标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理科读题能力 [打印本页]

作者: 树人中学张祖平    时间: 2025-3-19 16:33
标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理科读题能力
本帖最后由 树人中学张祖平 于 2025-3-20 08:58 编辑

如何培养学生的理科读题能力
很多语文老师在课堂和家长会上不止一次地讲: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如果语文都没学好,理科的题目你可能都看不懂。
诚然,语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作为过来人,作为文科教师,我想很多文科拔尖的理科困难生和家长们一定也有这样的疑问:为何阅读轻松拿捏,写作妙笔生花,看到理科一大段文字材料却心惊肉跳,读了n遍还是一头雾水?这个疑问,值得我们教师好好解答。


作者: 龙泉许东宝    时间: 2025-3-19 18:26
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不容质辩吧!连字都不会认,不会读,题目也就看不懂吧!更不要说解题吧!过去,有句话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或许是理科生更会思考点,遇到任何困难也不怕些,总会用逻辑思维来解决。而爱好文学的同学,更喜欢文学点,更喜欢口语浪漫一些,这不奇怪的。青菜萝卜各有所取吧!我也是这样想,理科生逻辑思维强,如能加上一些文科生的能说会道、滔滔不绝和浪漫的话,那就真完美了。同样,文科生的文采,加上点理科生的严谨思维的话,或许也就更好了。可是,世间完美的事很小,总有不如意的地方,不完美反而是完美吧!“世事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就是说白了,可见,凡事都要想开些,并不是两全其美或者是十全十美吧!正因有太多的不完美,所以更应该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勤来补掘,使自己完美一点点吧!
作者: dzh6024205    时间: 2025-3-19 19:57
语文基础越是扎实,与理科背离得越发远!理由很简单,两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是相对的!
作者: 树人中学张祖平    时间: 2025-3-20 08:55
dzh6024205 发表于 2025-3-19 19:57
语文基础越是扎实,与理科背离得越发远!理由很简单,两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是相对的! ...

非常赞同。
作者: 树人中学张祖平    时间: 2025-3-20 09:09
理科题目不会做,主要有两种情况,
1.题目看得懂,但解答不出来。
2.题目都看不懂。连题目要你干什么你都不知道。
作者: dzh6024205    时间: 2025-3-20 09:16
读条件的时候脑子里要能蹦出能解决的一个个问题,读问题的时候脑子里要能想得出所必需的条件。两者结合,读题的速度快,问题解决的精准度高。
作者: carddie    时间: 2025-3-21 21:29
我觉得从认知心理学上来解释这个问题,就是两种阅读需要调用思维是不同的,文科阅读多用的情境推理理解上下文语境,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就算是阅读说明文,也不过是提取信息;而理科阅读,需要调用的是抽象的符号认知系统,缜密的逻辑推理,因此语文课堂上的阅读训练于理科读题没什么作用,解决办法就是数学也要上阅读课,用理科方法读理科材料。当然,当前提倡的学科融合,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本放在一起对比阅读,也可以清晰地让学生发现调用的思维不同。支持跨学科解决这个问题。
作者: yhglll    时间: 2025-3-28 16:04
作为一名初三偏科生家长,对于这样一个话题,不吐不快。儿子从小也喜欢看书,我自己还是一名英语老师,但从小学开始就是英语语文弱于数学科学,当时觉得小学简单,文科能考到90也就够了,没想到进入初中后差距直接拉大,哪怕理科每次都接近满分,但是文科拉分更为明显,偶尔理科题的失分原因,居然还是因为题目理解存在偏差,自然更是雪上加霜。初中补习侧重文科,但是提分并不明显,英语单词积累也算不少,分数依然不高,特别是概括标题和总结大意题目,失分概率极高,徒感叹先天有缺。但从旁观者视角,其实还是孩子喜欢刷题而不愿整理归纳,对于错题也是英语而非专研,兴趣习惯的缺失导致理科读题能力偏弱的原因更大。
作者: yhglll    时间: 2025-3-28 16:05
痛定思痛,初三最后几个月时间,我打算从这几方面培养孩子理科读题能力。让他精读题目,圈画关键信息,告别粗心。督促他整理错题,分析读题失误原因,加深理解。改变刷题习惯,引导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锻炼逻辑思维。日常生活里,陪他读科普文章,训练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考试或作业后,和他复盘读题问题,给出针对性指导,帮他提升读题能力。在中考来临之际,助他顺遂!
作者: 赵占云    时间: 2025-3-28 16:45
俗话说:“得语文者得天下”,但是阅读能力强不代表解题能力强,就像自己在读高中的时候看到阅读理解,看到熟悉的文字,但是在空格横线上却迟迟下不了笔,但是在做物理题时,两三百字的题目只要瞟一眼,抓住那几个关键词,列出相应公式就能顺利的解题。我认为文科强的学生并不是要解决理科读题能力,而是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文科生和理科生最大的区别就在解题的思维方式上,文科生需要通读题目,了解题意才能解题,而理科生往往是一目十行抓住关键因素进行解题。因此,我们需要从小培养的是孩子的思维方式,如今新课标中提出的“跨学科融合”应该就是让学生能够从多个学科、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吧!
作者: 陈宝国    时间: 2025-3-29 12:46
这里有一个专业阅读的问题。那门学科的概念、原理、公式等等,是不是熟悉、明了,对于能否读懂该学科的表达就相当重要了。否则作者是清清楚楚,严谨规范表达的,可你因其中专业术语、表达方式不清楚,而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所以要提高理科成绩,就要加强对理科材料的阅读、理解和感悟,多去实践。积累多了,领悟深、透了,见识广了,阅读这方面材料也就会容易懂进去一些,需要解答时也能做出来了。
作者: 俞铁钢    时间: 2025-3-31 08:00
理科读题能力肯定包含着语文基础阅读能力的,试问一个连基础文字阅读能力都欠缺的学生,如果读懂理科题目。第一,理科题目,首先他是比较精炼的阅读能力的体现;其次理科题目却又包含着理科固有的规律与秩序。这也是至所以有些语文成绩很不错,但理科成绩却不理想的原因。所以学好语文阅读是学好理科的基础与语文学科成绩好理科学科成绩不佳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理科读题能力还要求理科这一学科的特定知识点的理解,这也是基础与深入,单一与综合的区别。所以要培养学生的理科读题能力,一方面肯定要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理科理解能力,这是互补的。
作者: 树人中学张祖平    时间: 2025-3-31 14:21
本帖最后由 树人中学张祖平 于 2025-3-31 16:04 编辑

作为理科老师,在讲解含有大段生活化情境的应用题时,不能简单地说:这种题目看起来很长,其实很多都是无用信息,你们只要抓住关键信息就可以了。因为很多习惯于文科思维的学生甄别不出哪些是无用信息,哪些是有用信息,更谈不上利用有用信息架构数量关系。
作为文强理弱的学生,确实要加强理科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要把这种能力和古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写作等语文思维分开。
有些学生看到一大段文字和图表,就吓得背冒冷汗。从这个角度上讲,理科考试时,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学生拿到理科试卷,习惯于先看下最后一题,如果连题目都看不懂,就方寸大乱,连前面的基础题都频频出错。
理科的有些题目,解题思路和方法有很多种,作为学生,不仅要听老师讲正确的步骤,也要鼓起勇气问老师:“我这种思路为何是错的?”

作者: 俞和军    时间: 2025-4-1 23:18
本帖最后由 俞和军 于 2025-4-1 23:20 编辑

我觉得理科中的阅读理解和文科中的阅读理解还是有区别的,现在的理科命题很注重情景化命题,会有很多干扰信息,学生如果习惯了刷小视频、看小红书等快餐式阅读,是很难找到题目的关键词的。画重点词、默默读题目、看清题目中的文字、图标等内容,知道这个题目要回答什么很重要,很多学生其实总是忙于赶时间匆匆答题,以至于会做的题目也总是做错。还有要破除题目中字数多、图表多一定是难题目的危难情绪,很多理科题目其实了解清楚关键信息后并不难。有经验的学生会先去看看题目后的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题目,针对性会强很多。
作者: 俞和军    时间: 2025-4-1 23:28
我觉得要区别分析,有的学生题目是看得懂的,也是理解的,但是对于题目要运用的理科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好,题目当然也不会做。做理科题目不但要看得懂题目,还要能运用解题需要的公式、原理。有的学生公式、原理掌握的不错,但是对于题目理解有误,同样会失分。有的学生很简单的题目也会做错,经常被批评太粗心,其实是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
作者: 龙泉许东宝    时间: 2025-4-6 08:15
首先是题目总要搞懂,题目都看不清,叫学生做什么题啊?对吧!理科的题目虽然不如纯文学那样浪漫,那样意境美,但最起码几个字还是要认得到啊!连字都不会认,题意也搞不懂,从哪里下手呢?说真的,理科题是层层相扣,只要找到破绽,一步一步还是很好玩的!问题题眼要从逻辑思考中归纳分析出来的,对吧,理科题或许缺少语言美,但思考来思考去,审来审去,真的很好玩!可能理科生严谨、拘谨,更倾向于思考,少了语言表达,如之前就有一个大咖把手表当鸡蛋的煮,一心专注解题推理,所以不问闲杂事了!包括很多我的体育同行,专业非常突出,教工活动,篮球、足球、排球比赛场上很抢眼,而说课上,大家都有点害怕,毕竟要语言表达组织。所以,要互相补充,理科生平时也多点写写反思,有好的美文的话,也可以去朗诵一下。而文科生,有文字基础,平时也可以钻研一下理科内容,一些思维训练的题目还是很好玩的,互相帮助,会更好一些吧!
作者: 葛永锋    时间: 2025-4-9 09:31
一般而言,文科拔尖的学生,特别是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在审题过程中,能快速阅读试题(练习)中的材料,找准设问主体,结合设问的角度,从题目中发现有用条件,调用储备的知识,并进行逻辑推理,可以从条件推至结论(综合法),也可从结论反推到条件(分析法),然后用准确的专业术语进行描述或进行解答。
作者: 葛永锋    时间: 2025-4-9 09:32
新课改新高考以素养导向,致力于培养高阶思维,综观近几年1月份首考和6月份高考的试题,呈现了从“关注知识”到“考查素养”的明显变化。试题不再是考查简单的识记知识,而是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强调信息提取与加工、逻辑推理、分析综合、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等高阶思维能力。信息提取与加工、语言组织,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语文学科素养,文理融合是大趋势。
作者: 葛永锋    时间: 2025-4-9 09:34
“无情境,不出题”,新高考中各学科普遍加强了情境化命题,试题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和科技发展。每个材料就是一个情景,首当其冲考查的是考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当学生的解读和转化“情境”的能力得到培养,才能从复杂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
新高考的这些变化,“逼着”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转型”,在有效利用教材的同时,教师还应当挖掘、融通多方资源,在夯实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上,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体系,了解学科本质,特别是偏理的学科,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建模,拓展视野,激活学习内驱力。
作者: 葛永锋    时间: 2025-4-9 20:05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一个主动的存在,受到兴趣或需求的法则支配,如果他们对于某种活动的自发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激发,活动的效果就无法发挥到极致。
教师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千万不要以为教过就等于学生学会了,教师是学生个人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发生的桥梁与媒介。
课堂是一个小社会,是开放的,也是包容的,是优秀学生的课堂,是普通学生的课堂,也是后进生的课堂,是学霸的课堂,也是集特长与短板于一身这样学生的课堂。
在分析具体的例题时,可以让理科审题的“暂时学困生”们,讲一讲对材料理解和分析,说出他们的困惑之处,越具体越好,或者展示思维导图,思维轨迹要尽可能充分“暴露”,越彻底就越有用。然后让相对优秀的学生进行点评和分析,同学在相互倾听、相互对话、相互合作的过程中进行了真实的学习,优秀学生的思维光芒触发和点燃其他学生潜在的光芒,让更多的学生学会学习,更多学生的自驱力自动激活,短板开始苏醒,并开始慢慢变长。
作者: 赵占云    时间: 2025-4-11 10:59
虽然说“文理不分家”,但是文科强的和理科强的学生思维方式就是不一样的。看到一辆飞驰的列车,文科生会想到:列车在这个忙碌的城市中化身为一到风景线,象征这城市的节奏和时尚;而理科生看到列车则可能会想:列车启动或加速过程汇总设计到的速度与加速度、列车的能量转换以及列车中复杂的控制系统。所以文理各有所长,但是在“应试”的当下,要提高学生的理科读题能力就是需要许多学生转换自己的阅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在“千军万马”中崭露头角,取得好的分数。
作者: 浩军    时间: 2025-4-15 14:58
学生的理科读题能力培养,本质就是学习力的培养。能不能把题目的意思给理解透彻,想不想把题目先读懂后解决,读懂了题目能不能顺利地解答出来……这当中有一些列的问题,涉及学生学习心理、能力因素以及精神状态。学习动力决定着学生爱不爱读题、解题,如果学习动机明确,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内心是十分渴望读懂题目意思,然后解决问题的。所以,有动力的孩子,老师给予读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关注重点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核心问题,调用已有经验,按规则、分步骤地解决问题。也有些学生读题很细心,但思维方式不行,头脑内搭建的认知系统不足,不能转化、抽象、推理等,最后还是不能解答问题,我们老师还误以为他读题不够细心,这是有偏差的。所以,理科读题能力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教师要进行刻苦求索真理的学习精神的教育,持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业目标与规划,结合实例进行学习策略与思维方法的指导。
作者: 龙泉许东宝    时间: 2025-4-22 13:49
理科题也好,文科题也罢!首先就是要看题,题目要会读,叫我们干什么?如果字也认不到,连题也不会读,也就无事所干,更不要说归纳分析,演绎推理了!一般的讲,文科题读背比重大一些,如比较难点的题型阅读分析,只要多读几遍,文本中也有答案的!而理科题的话,特别是试卷的最后一题的拓展性、奥数性,那的确是比较难,要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为此,不能片面把文理隔开,文是文,理是理,水火不容那就不好!文科生也要逻辑思维,理科生也要多阅读,相辅相成,互相互补可能会更好的!
作者: 龙泉许东宝    时间: 4 天前
题目多读几遍,明白题目叫我们干什么?然后再按照题意去解题,或者是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去解答。不管怎样,理科题也是逃不出公式定理的运用,就算最深奥、最难搞的题,也是要一步一步的递进解答,逻辑性强。很多理科老师往往都会变式,不止于书上几个习题,这样的话,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也就特别会钻研、爱钻研。这样的学生,练习理科题也就更胜一筹。很多学生学得过于机械,老师讲,能听懂,但自己独立练习,又不会做。这就是不明白题意,或者是独立思考能力不够。现在,都倡导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话,也就能解题了。能让学生想的就让学生想,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学生操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学生能思考的话,总能读题、解题的。
作者: 陈宝国    时间: 前天 06:45
做理科类题目,同样要多练习,多感受,多总结。接触面广了,积累经验多了,掌握技巧深了,以后碰到题目就容易解答出来。真的无解时,也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知识、能力短板在哪里,在今后学习中努力加以弥补和增强。“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样适合于理科的学习。




欢迎光临 教师话坊 (http://bbs.teachers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