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话坊
标题: AI批改作文,是捷径还是迷途? [打印本页]
作者: 树人中学张祖平 时间: 2025-3-27 07:32
标题: AI批改作文,是捷径还是迷途?
近来,有语文老师发现:用AI批改学生作文,效率很高。批改的结果,非常详细,不仅指出了学生习作的优点和缺点,还提供了很多修改建议。
对此,有些老师觉得这是一种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新途径,但也有老师持保留态度。
AI批改作文,是捷径还是迷途,你怎么看?
作者: 静若夏柳1 时间: 2025-3-27 09:48
我也尝试过用AI批改学生习作,值得肯定的是它在错别字、病句修改方面相当到位,这是超越老师人工批改的地方。但是反复看批改后的学生习作,总觉得缺少灵气,像精致完美的瓷娃娃。也许我们老师批改后的习作像粗糙的泥娃娃,没有AI批改得那么细致周到,但一定是顺应学生个性发展方向去修改、引导的。学生作文首先要追求真实,只有在了解学生个体的基础上,才能判断每篇习作内容的真实性,这一点,AI是无法做到的,它只是数据的抓取。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觉得老师可以把AI作为助手,进行初步批改,然后老师再针对学生个体作二次批改,以达到因材施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现状,作不同要求的批改,允许习作水平参差不齐。每一篇习作都是一个手工作品,可以有瑕疵存在,但一定是独一无二的,而不是像AI那样统一标准,使学生习作成为像流水线上的批量产品。
作者: 吴笔建 时间: 2025-3-27 12:37
科技是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人们如何使用。当一项新技术出现时,总会引起一番热议,这是对新技术不熟悉导致的,当人们对新技术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就会扬长避短,让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随着AI技术的推广与使用,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教学领域,比如改作、写作、备课等,其优势非常明显,数据分析详实,一目了然,有利于对教学成效的评价与改进。当然从学生习作评价而言,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人工批阅可以结合每一个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在情感方面更会具体,更真实点。
作者: dzh6024205 时间: 2025-3-27 13:18
作文,AI能改,肯定也能写!一旦依赖上AI,还有让AI帮他改的机会?如果有也是为数不多的个案!更多的人都将选择直接让AI帮他写。这样一来,大部分人的学习机会都将被AI替代,师生真实的作文水平,两极分化现象就将越发显得严重。因此,我说,高科技产物还是少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推广使用。尤其基础教育阶段更要慎用。
作者: 龙泉许东宝 时间: 2025-3-28 00:27
首先Al的出现,肯定是个进步,毫无疑问的。大家知道,如果是客观题的话,肯定给大家带来便捷的。一是一,二是二,这样的题目,逃不过AI的法眼的。程序序的东西,我们蛋白质反应很难和智能相提并论的。但是情绪上或者情感上的,编程上或许达不到人类的。作文相对于是非题、选择题,是难的。难在哪?难在作文是学生我手写我心这一点。作文是学生内心流出,几乎不会千篇一律,所以,怎么用程序性去评判呢?之前,其他客观题是电脑批的,一扫描,一下子就阅卷好了。而作文的话,还得用老师批,毕竟,人脑去阅读文章的话,用感情衡量会更好一些。现在,已经发展到了A1时代,用A1批阅作文,最起码有了进步,但是,用程序去批阅作文的,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A1越来越完墨,A1批阅作文的话批的更好吧!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什么都上网,什么都依赖人工智能的话,过度依赖的话,认为不妥的,人工智能要为我所用,而不是人工智能来用大脑,本末倒置那是不好的,不能因为科技发展,反而变成了人脑锈迹斑斑,人都不会思考的话,那也是不行的。不管编程怎么流行,我们大脑该思考还是要思考的,这是不是更合理一些!
作者: 赵占云 时间: 2025-4-11 09:08
这个是不是等同于“家长批改作业”,家长给孩子批改了作业,教师虽然省力了,但是教师最终是不了解学生的作业错在哪里的,只是一个任务的转嫁。AI批改作用也是这样的,虽然效率高了,批改注释详细,可AI毕竟是“机器”,它能给到正确的答案、正确的批改注释,但是它给不了教师对学生所有作业的反馈,也给不了学生进步后表扬的“情绪价值”。如果是用AI进行作文批改,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老师来操作呢,学生自己也可以操作。人工智能能给予我们的很多,但唯独给不了我们师生之间的“情感”,AI批改还是值得探讨。
作者: carddie 时间: 2025-4-28 13:09
关于AI批改作文我的操作程序是这样的:1.设置好标准,制作一个豆包智能体,拍照上传习作,然后出现等级A或者是B,接着是写得好的地方,然后是需要修改的建议。这些内容都是围绕这个单元上我的习作要求来点评。字数在500字左右。再给我写一篇整体的点评,共性问题在哪里。2.打印,贴本子上。发还学生,让学生根据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3再用原来的标准继续用豆包智能体拍照点评,挑几个学生面对面沟通,觉得它的建议你认为怎么样。其他的学生继续贴本子,然后小组交流。 以上就是操作的流程,这样操作之后可以发现大部分大问题和病句错别字都可以自己解决,其次与AI沟通之后,它的建议你认为是否中肯?为什么?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AI的机器语言以及它的幻觉,培养批判性思维。以上
作者: 徐如松 时间: 2025-6-3 20:22
用AI批改学生作文,这样的“实战”要不得!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这是“作文为媒”的师生交流。教师亲自批阅学生作文,才能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文字+情感”,才能触摸学生的“心跳”。有人用来不及批作文来推脱,我认为是一个伪命题。一个学期8篇大作文,也没有硬性规定篇篇“详批”,到你手里怎么就来不及了呢?当然,用AI批学生作文,用于教学调研或科研探索,那是值得倡导的。
作者: 徐如松 时间: 2025-6-3 20:24
对于教师能否用AI批改学生作为,我的观点一言以蔽之:如果教师可以用AI批改学生的作文,那么学生也可以用AI写作文交给老师。
作者: 翘楚 时间: 2025-6-10 09:19
用AI批改作文,看似方便,实则不负责任。老师批改作文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完成批改任务吗?否!为了了解学情,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写作情况,为下一步指导做准备。现在好了,让AI代替批改,老师怎么知道学生的写作情况,又将怎样指导学生写作呢?用AI批改作文,看似找到一种更为细致贴心的办法,实则是对作文教学的极大不负责,对自己教育工作的不负责,对学生的不负责,你说呢?
作者: 翘楚 时间: 2025-6-10 09:33
用AI批改学生作文,绝对是迷途。教师可建议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交与AI批改,寻求更好的修改。但这只能偶尔尝试一下,不可实操。如果将写作这件事寄托给AI,那会很糟糕——不必动脑,让AI替你完成就是了;而且作文也不会太差。而平时我们之所以要让学生写作,教师讲评作文,就是为了提高写作技能,养成写作的技能,这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急不得,AI根本替代不了每一个个体的作文学习。
作者: 龙泉许东宝 时间: 2025-6-17 16:54
在当下,科技迅猛发达,什么都变得有可能的!作文相对于基础题,确实是难的,不过,工a的出现,工a接近大脑,真的是变得什么都有可能。一次,工a写的文章,让人们很难评判是人写的,还是工a写的。不管怎样,人工智能也好,还是工a出现也罢,如果完全依赖编程的话,大脑自己不会思考,不会分析归纳,不会创造的话,那是很危险的。人不思考的话,人就废了啊!所以,不管机器人出现,还是其他智能运用,总归一点的话,是人控制智能,而不是智能来操纵人。这一点的话,我们还是要拎清楚的。之前,我个人觉得情感上的,智能或许是达不到的。而现在,尽然可以用智能来写作文,真的要对智能刮目相看了!无论如何,智能越来越发展,给大家生带来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
作者: 葛永锋 时间: 2025-6-17 22:34
用AI批改学生作文,这个我没有尝试过。我尝试用AI批改学生地理综合题作业,有欣喜,依据设定的评分标准能给出相应的分数,还有点评和改进意见。AI批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学生有创意的回答,往往被判为错误答案。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肯定是一大趋势。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拥抱AI,创设人工智能应用的场景,尝试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积累经验,增强教学信心,提升育人成效。AI好比是我们在登山时的两个登山杖。
在教学时保持清醒头脑,对是否使用AI辅助教学要事先进行评估。不能像小品《卖拐》一样,本来是好好的,一用后,被带偏了,赋能变成了“负能”,得不偿失。
作者: yhglll 时间: 2025-6-20 13:28
感觉现在的写作有种机器人玄学的错视感,学生用AI写作文,教师用AI检测作文的AI率,学生再用AI把AI率降下去,人工高一尺,AI高一丈。但整个写作的过程到底是谁在收获成长?是人工还是AI?还真不好说
作者: yhglll 时间: 2025-6-20 13:32
假如把人工写作比作人文素养的印证,那么AI写作就是理科技术的崛起。个人以为,这个世界同时需要人文和技术,AI当然可以作为工具用来辅助写作,但绝不应成为逃避困难的捷径。
作者: 树人中学张祖平 时间: 2025-6-22 17:34
本帖最后由 树人中学张祖平 于 2025-6-25 16:34 编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些老师连AI如何批改作文的过程都不清楚,就轻易对其效果下结论,甚至全盘否定这类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他们仅凭 “机器无法理解情感”等固有认知便匆忙批判,却未曾深入了解 AI 批改系统的底层逻辑 —— 从语义分析到情感识别模型的迭代,从评分规则的动态优化到对不同写作风格的兼容度测试等。
学生日常的作文练习,我建议教师亲自批改,虽然AI批改极其详细,但因为太便捷了,教师可能对其产生依赖,进而弱化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益处不大。
在各类征文比赛中,我觉得AI批改可以一试。因为这个批改过程通常要速度,重等级,轻反馈,甚至无反馈。学生一般只知道自己作文得了几等奖,至于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差,教师是不反馈的。既然如此,用AI来批改,更能减少教师和学生因有相同爱好或经历产生虚高的 “投缘分”。例如,某学生写了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碰巧改卷老师的父亲和学生描述的父亲颇为相似,这样的作文可能在情感上首先获得了教师的青睐,以至于学生行文和书写中的错误,可能会被忽略。
当然,AI批改作文,还需要多加试验。例如,把拍照上传改为扫描上传,把单一的AI批改改为多个AI批改同一批作文,甚至同一片文章可以让同一个AI多批改几遍。
此外,还可以把以前人工批改的作文用AI再批改一遍,对比得分。
如果不用向学生反馈,我觉得用AI批改更为客观。
作者: 嘟嘟先生 时间: 2025-6-24 13:42
本帖最后由 嘟嘟先生 于 2025-6-24 13:58 编辑
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2000多年前,古人就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I作为工具,辅助教师批改作文,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还能提升批改效率和评价的客观性,自然是一件好事,没有必要对它“一票否决”。只是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把它作为辅助工具而不是全部替代,并扬其长而避其短,将AI批改与教师批改相结合,达到作文批改的最优化。
作者: 嘟嘟先生 时间: 2025-6-24 14:04
DeepSeek对此回答
:
一、效率提升,辅助精准教学。
批改维度扩展:AI可秒级完成语法纠错、结构分析等基础工作,提供数据化反馈(如词汇密度、逻辑连贯性),释放教师机械劳动时间。
资源普惠价值:尤其对教育资源薄弱地区,AI可弥补师资不足,提供标准化批改参考。
二、能力边界,警示依赖风险。
情感与创造力盲区:文学表达中的隐喻张力、情感浓度等需人类共情解读,AI易陷入“技术正确但人文苍白”的陷阱。
思维固化隐忧:模板化建议可能扼杀个性表达,如将“非规范抒情”误判为病句,压抑创作多样性。
三、关键定位:人机协同,以师为本
教师应主导AI工具的使用:
1. 初级批改:交由AI处理基础问题,聚焦高阶指导(如思想深度、文化内涵);
2. 二次加工:将AI建议转化为个性化教学语言,避免生硬输出;
3. 认知校准:引导学生辩证看待AI反馈,培养批判性思维——如对比教师与AI评语差异,探讨“为何此处AI未能识别比喻的妙处”。
结论:AI是教育数字化的“加速器”,但教师才是教学灵魂的“掌灯者”。唯有以人的智慧驾驭工具,方能在效率与育人之间找到平衡点。
作者: 嘟嘟先生 时间: 2025-6-25 09:28
打个比方吧,像一把刀,正常人用来切菜等做对人类有益的事,但如果这刀抓在杀人犯手里,它就是凶器。因此,AI批改作文本身没有问题,关键看你怎么用,用得是否恰当、合理。一年多来,我一直在用AI批改作文,挺好的,虽然有时比自已批改还麻烦,因为它还不健全。
作者: 陈宝国 时间: 2025-6-25 11:30
老师教学语文,要去感知每个学生语言特点,能发现其中优劣,做好弘扬和引导文章。“亲身下河之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批改学生作文本身也是一个自我不断提升的过程,提高自己文章鉴别能力,增强实例积累,能更好有的放矢开展好作文教学。
作者: 俞和军 时间: 2025-6-25 15:03
我觉得也要一分为二看待,不能全部否定,以教师亲自改为主,以AI改为辅。毕竟用AI批改学生作文,能指出学生习作的优点和缺点,还提供很多修改建议,可以提高效率,减轻教师负担。但是教师批改作文目的除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外,还是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个途径。通过教师亲自批改作文,了解学生情感变化,也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个是AI替代不了的。
作者: 浩军 时间: 2025-6-28 09:58
信息时代下,教师的引领与示范作用更显得重要。或许我们老师对“作文批改”的理解比较狭隘,仅仅把“作文批改”当成完成工作任务的教学行为,忽视了作文批改背后潜藏的教育功能。给学生批改作文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作文作为媒介,师生进行了一场“笔谈”,老师批阅着,就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动向、情绪意志,甚至家庭生活、人际交往及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等,这些都是育人的契机。至于写法技巧、文句是否通顺等,教师能借助AI技术,可以减轻教师的字斟句酌、删划圈点的工作强度,但学生、家长也能借助AI 技术进行文章的完善与修改。因此,应用AI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与改进方法,并不能代替教师的批改。
作者: 龙泉许东宝 时间: 7 天前
可能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吧!现在工a批作文的话,容量大,时效快,程序性的东西,无论多少篇,塞进去的话,一下子就批好,这是人的大脑难顾及的。讲的土一点,这可是人脑的条件反射,作文批多的话,人脑也就会劳累、疲倦了,批作文量方面,确实大脑比不上工a的。工a批作文作为新兴的事情,肯定有存在的优势。讲白了一点,选择题、判断题老早就电脑阅卷了,批作文还是用人脑批的。到现在才有工a批作文吧!工a有千般好、万般好,但也不要忘了人脑的活动。既然工a批作文,有部分学生肯定会用工a来写作文,听课和写作业一样,都交给万能的工a,学生不会思考了,这是不完美的。可见,我们在运用工a时,但也不要忘了人脑的使用。人脑活动停止,人脑都不思考,生锈了的话,那是非常悲哀的!
欢迎光临 教师话坊 (http://bbs.teachersbb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