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话坊

标题: 老师和家长们一天究竟要打几次卡? [打印本页]

作者: 童抒雯    时间: 2022-5-12 14:01
标题: 老师和家长们一天究竟要打几次卡?
最近,有老师抱怨,学校新出了打卡制度,没有早读、没有晚自习的教师,一天打卡四次;没有早读、有晚自习的教师,一天打卡六次;有早读、有晚自习的教师,一天打卡八次;班主任老师值班,一天打卡十三次。 有人戏称,不是在打卡,就是在打卡的路上。
无独有偶,家长群里的打卡风气也在“盛行”,阅读打卡、跳绳打卡、劳动打卡……家长们每天下班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完所有的“卡”。有人觉得,“打卡”制度是一种规范,督促;也有人觉得“打卡”是形式主义,更多消耗了精力。
如果您是老师,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样的“打卡”风气?也请分享您觉得行之有效的考勤方式。
如果您是家长,面对各种学校布置的打卡任务,您有什么建议吗?


作者: 翘楚    时间: 2022-5-12 14:35
我认为,相信老师最好。每天老师的工作都是既定的,谁会对自己开玩笑呢?打卡没必要,也烦人。真正投身教学的老师,眼睛里只有学生管理和教学任务,哪有时间关心打卡啊?如果校长这样做,不信任老师,大可以自己打卡试试有多繁琐,多可笑!学校里管理老师,光打卡就行吗?越是打卡,越是没有凝聚力吧!
作者: 杨铁金    时间: 2022-5-12 14:38
双减”工作推进当中,家长最不满意的就是学校、老师让他们上传学生在家表现之类的东西多了。在学校里,智能机器越装越多,类似让教师刷个脸,摁个手印,留个痕迹的监督式管理也越来越来。教育是人的工作。“双减”应以不增加家长金钱与精神负担为准则。应该以方便教师,为教师创造好的教学条件为原则。千万不要让机器与形式来束缚太多。打卡,打卡,只能让工作更卡。“
作者: 翘楚    时间: 2022-5-12 14:44
作为家长,对学校布置的打卡任务这样看,有必要的,欢迎,认真打卡。没有必要的,讨厌,勉强打卡。次数多了,得要怀疑,老师们一天到晚在教书吗,在教育学生吗?盆的精力是有限的,打卡占用太多时间,这教育教学还能保证质量吗?拿原本教育孩子们的时间来做可有可无的事儿,是不是对教育的亵渎,对学生的敷衍?希望能够解决的事儿,不要打卡了,解放教师也解放家长,该减负的减负,齐心协力做好教育。老师家长都是人,实事求是吧,做有用的事,做对的事。
作者: 翘楚    时间: 2022-5-12 14:45
纠正: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作者: zmh3652    时间: 2022-5-12 15:45
众所周知,教师工作是份“良心活”,绝大多数老师工作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特别是国家实施“双减”后,老师工作量大大增加,正常上班时间已经没有时间用来备课了,都是利用周末在备课。此时,管理者来一个考勤打卡制度,让老师情何以堪。白岩松说过:一个单位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的时候,一定是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本人主张学校应该实行“弹性坐班”制,保护好教师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是最根本的工作。
作者: 宋国萍    时间: 2022-5-12 16:00
作为教师,我觉得正常的出勤卡可以有,一天两次。因为完全靠自律,也不能太迷信所有人的自觉性。当然,设立适当的弹性管理,允许一月中有两次左右缺卡。作为家长,我也理解打卡制度对小学生(尤其是低段)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无裨益,如每晚阅读,每日锻炼,双休日家务等。一段时间里,教师不能设置多于三项打卡,免得家长与孩子疲于奔命。打卡质量优的,教师可以褒奖,引导更多的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但是,对于缺卡的孩子,教师绝对不能直接粗暴批评,而要了解其中的原因。对于情况特殊的孩子,不能一刀切要求打卡。
作者: zzy121328    时间: 2022-5-12 16:04
我想让孩子打卡的初衷应该是为了使其养成某种习惯,比如运动、阅读等!我儿子刚读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每天阅读半小时,并且拍照上传,整个一年级一直持续下去。到了二年级后,我发现孩子不需要大人的陪伴也会独立阅读,阅读成了他每天必定要做的事项!我想像这样的打卡其意义是有的,但是打卡太多必定会成为一种负担!其效果堪忧......
作者: 段云成001    时间: 2022-5-12 16:41
教育理论认为:习惯养成至少需要21天连续进行。而老师也认识到“5+2”等于零,即学生在学校5天好好的,结果回家两天就打变原型,因此,打卡不是简单的繁重机械的学习任务,而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种重要手段和自主学习的一种责任,这才是老师布置打卡的根本方向,但老师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打卡任务安排给家长,让家长传递给学生,这显然是好心办坏事。首先,家长是否认同和支持孩子在家打卡行为,如果家长自己都不理解老师的出发点,他们内心肯定非常反感,那么打卡的过程与结果就不言而喻,学生自然也反感打卡行为,这与我们老师预设的目标背道而驰。其次,家长是否有方法和智慧完成孩子的打卡行为,如果家长只是简单粗暴地执行,甚至加重任务或者走向偏差,那么老师布置的打卡行为就不是习惯的养成,而是变成生活的苦难,学生会选择反对、叛逆和逃离,这样依然违背老师的初心。再次,家长有没有时间和精力完成孩子的打卡任务,如果家长无力进行,那么老师的理想再丰满,但在现实面前特别骨感。其实,老师布置给学生的打卡任务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或者组建学生小组,让同伴互相帮助互相监督,这样的方式效果更好。怎么做呢?老师与同学先进行充分沟通和设计 ,把打卡任务变成一个个系列升级游戏 ,给成员、组长和小组分好工,在约定时间内进行对攻游戏,每天打卡比赛结束后,裁判小组及时公布成绩,颁发奖励,展示升级。老师汇总所有战报并与家长分享,老师和家长可以对各个小组组长进行启发与点拨,给他们足够的动力和一定的压力。如果老师把打卡学习变成一种娱乐式的学习或者游戏式的学习,学生容易接受并主动积极。这样既符合双减政策,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大大减轻家长管理教育孩子的负担,这样一举三得的打卡任务有何不可?
作者: 一介武夫    时间: 2022-5-12 16:47
打卡是数字化的结果,是信息化的产物,也是一体化的结晶!打卡的初衷是好的,就是用网络的优势,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以及家长的监护紧密联系一起,节省了很多的时间,缩小了空间,打卡的话,效果肯定是有的!一次篮球
作者: txqjw    时间: 2022-5-12 16:53
本帖最后由 txqjw 于 2022-5-12 17:13 编辑

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但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家庭教育侧重“学做人”,如劳动教育、习惯培养等;学校教育侧重“学文化”,学校与家庭要各司其职。像跳绳、劳动这样的“作业”更多是家庭责任,教师提醒家长是可以的,如果因此要求家长打卡,有点越俎代庖了,既增加了教师自身负担,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茅盾实验小学 邱建伟)
作者: 一介武夫    时间: 2022-5-12 17:01
  打卡是数字化的结果,是信息化的产物,也是一体化的结晶!打卡的初衷是好的,就是用网络的优势,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以及家长的监护紧密联系一起,节省了很多的时间,缩小了空间,打卡的话,效果肯定是有的!一次篮球训练课后,一位家长要我布置家庭篮球练习打卡任务。听到该家长的话,我是感动万分,对体育太重视了,这是我教了三十多年体育,很少见的。可是,学生们打卡任务实在多,我经过充分论证考虑,最终还是没有布置。把此事和家长说明,家长也通情达理的理解。打卡不会错,通过打卡,的确可以把学生、家长、老师有机联系一起,可以节省时间、缩小空间,给学习带来划时代变革。可是,什么都打卡,凡人难以应付,这就把好事办坏了,这样的打卡还是要整改的!一个学校要老师一天打卡13次,这个学校的确形式化、无效化、僵硬化,这样的学校早就要整改了!
作者: txqjw    时间: 2022-5-12 17:05
学校出台“打卡”管理制度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因为打卡次数多而影响到教师工作与心情时,那么制度走向了反面。如果每天需要打卡三四次,甚至更多,就是形式主义,学校需要反思。一个新制度的出台要把有利于教师安静工作、安心工作作为标准,统计、打卡、填表、准备台账资料不是学校中心工作。
当然,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其完备的考评制度,但是,考评制度要顶层设计,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跟风。对教师日常考核应该对照教师年度考核要求,抓大放小,引导为主,激励为主。
(茅盾实验小学 邱建伟)
作者: 芳蕾    时间: 2022-5-12 17:16
过去,我们学校是一天打四次卡,后来调整为三次,托管政策实施以来,改为一天两次。经历过这个签到制度变化历程的我,感觉对于绝大多数老师而言的现实情况是:忘记打卡的,往往是人在学校忙于教学的,太投入在某件事里的老师。因此缺签就会委屈,觉得学校规章不够人性,会把教学工作和得失放在一起衡量。另外,多数签到都和年终考核挂钩,因此很多优秀教师往往因为午间忙于工作而被扣分,与年度考核优秀失之交臂,因此在评先评优上也失去了年度考核加分的优势。而对于极个别不认真教学的老师,自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要说签到规章制度,就是领导找他谈话都没有用。但,从教以来,碰到这样的老师毕竟是极少数。所以我觉得一天两次签到正好,太多没有必要。
作者: 吴笔建    时间: 2022-5-12 19:27
打卡管理制度形同鸡肋,教师的工作性质,尤其在批发作业、找学生谈话、处理班级事务时,忙起来就忘记打卡,等公示时已错过了补卡的时间,有些老师觉得不好意思跟领导解释,考核的结果就吃亏了。而有些人,即使没有到校,也可以找个借口,堂而皇之地补卡。其实打卡制度的本身就是约束个别不工作遵守纪律的人,结果是老实人吃亏,制度就成为管理老实人的工具,对某些人就形同虚设。
作者: 赵占云    时间: 2022-5-13 10:55
说起打卡,今天好像我也忘了,在教师群被点名了。有时候家长、教师晚上十点多还接到电话,原因就是没有完成打卡。其实“打卡”之风还是源起于“习惯”,因为现在学校大大小小任务可以说是“不计其数”,而不少任务需要设计家长和教师去完成。比如锻炼、阅读、劳动等内容,原本这些如果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可以在家中自主锻炼,但是不少学生是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的,那只能通过打卡来刺激学生完成;而对于学校布置任务类内容,这些需要反馈就得有相应的数据,获得数据最简单粗暴的就是“打卡接龙”。久而久之打卡成了“新风尚”,然而事事打卡却成了师生、家长的另外一个负担,我们一直讲减负,可是除了教学外的事情却有增无减,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 yhglll    时间: 2022-9-21 11:08
双减之后,学科禁止打卡不假,但疫情相关必须打卡,体育达标需要打卡,然后其他上交材料依然必须打卡或接龙,加上一些欲说还羞的自愿打卡,其实师生打卡并没有因双减而减轻,反而更多了一些!
作者: 龙泉许东宝    时间: 2022-9-21 22:39
打卡是不会错的,打卡可以证明学生是不是独立完成了作业,教师也可以进行及时反馈,从而达到1对1的辅导效果哦!不打卡,老师也就可以不要那么忙吧!老师又不是傻子,自己找一些事情来干干哦!正因为是为了学生,也是没办法的,所以,老师用打卡的方式,督促学生在家学习的,讲的土一点吧,这些都是为了学生!问题打卡不是学生一个人就完成,而且很多是要家长配合拍摄完成的,这的确是给家长增添了一点点事情,家长就有了不解,就有了怨言的。今年,重视劳动课,连劳动也要打卡吧!谁说劳动打卡不好呢?劳动打卡也是对的啊!打卡避免不了,那么是不是可以来个整合,多学科统一打卡,统一提交,而不是每一个学科独立去打,的确会增加家长负担,对家长不利!还有就是不要每人都打,有的学生较自觉,是否可以免打卡,还有就是有的可以布置纸面作业的学科,尽量不要打卡吧!总的来讲,也就是科学、辩证、灵活的运用打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吧!
作者: 陈升阳    时间: 2023-3-10 22:20
本帖最后由 陈升阳 于 2023-3-10 22:36 编辑

作为家长,我觉得还是少一点打卡吧。
作者: 赵占云    时间: 2023-3-11 10:49
打卡的产生的缘由其实就是师生间的“信任危机”而产生的,例如语文老师布置一项作业“读课文两遍”,第二天在课堂上问同学们有没有进行阅读,回答是一致的“已阅读”,但是在上课时却发现学生对课文并不熟悉,那么由此就产生了师生间的“信任危机”,为了让学生完成这项任务,那么老师就会选择使用“打卡”,让家长监督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任务。而这种方式一般是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完成率的,由此“打卡”之风就开始了。另外许多打卡内容都是教学以外的内容,其实我们还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手机上一共有17款与教学和学校要用到的APP,其中每天打卡的就有5款,对于家长而言打卡的内容则是更多,每天要帮孩子完成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打卡外还要进行安全教育平台、跳绳等方面的打卡,由此让家长不胜其烦。
作者: 徐如松    时间: 2023-3-13 15:49
家长要全面看待教师布置的打卡任务,简单说可取或不可取都有失偏颇。首先,“打卡”是信息时代的“签到、点名”,是技术的进步。其次,教师要求家长代学生打卡,是要求家长参与其中,实现家校融合教育。第三,打卡本身不是目的,经历打卡要求做的事情才是关键。如果连打卡都觉得繁琐的人,他会花时间陪伴孩子经历这个过程吗?当然,打卡太多也是不妥的,有违双减政策。
作者: leilei3138    时间: 2023-3-13 16:38
其实事上本无打卡,但打卡的类型多了,也便成了负担,人们对它也就失去了往日的兴奋、期待、热恋……近而讨厌、嫌弃、厌恶。
作者: 俞和军    时间: 2023-3-13 21:45
还好,我们学校对于教师考勤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只要早上7:40分打一次卡就可以了,晚上下班不用打卡。中途短时间外出只需要钉钉上请假就可以了,也不要特地打卡。我觉得教师的工作本身就是良心活,老师没有非必要外出的事情也不会特地离开学校的,相信老师才有人文的校园。我们学校家长也很少打卡,晚托结束,学生安全到家,家长只需要班级钉钉群里打一次卡就可以了。我非常反感有的学校做完一门作业,要去钉钉打卡,学生本身做作业有快慢的,这样的打卡会把学生搞出焦虑症来。任何事情,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追求形式主义。
作者: 张祖平    时间: 2023-3-15 09:01
本帖最后由 张祖平 于 2023-3-15 18:31 编辑

一方面,教师要减少打卡项目和次数,做到“非必要不打卡”。确实要打卡的,要精心设计打卡的时间和频次,并及时作出反馈。如果教师没有查看学生的打卡内容,那打卡就失去了有效性,也会冷了学生的热情。

另一方面,家长要理解教师的用心良苦。目前布置打卡任务的,主要有两类老师:一类是班主任老师,通过打卡来传达各部门对学校和学生的种种要求。另一类是学科教学上有创意的教师,他们希望通过打卡这种新技术,改变或者提高传统督促方式的有效性。

至于学校层面让教师打卡,我觉得可以用打卡来登记教师们获得的荣誉,发表的文章,或者用来上报安全隐患。这种自愿的,细水长流的打卡方式,既彰显管理的温情,又有助于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作者: 芳蕾    时间: 2023-3-15 13:55
首先来说说教师打卡。自从托管以后,我们学校的打卡制度从早中晚变成了早晚,更贴心的是放学时间打卡也有提早。因此打卡这件事对我们的负担就没有那么重了。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越忙碌越容易忘记打卡,尤其是中午头的签到,很多时候中午都是和学生一起,打卡的闹钟设了都容易错过。明明人在学校,明明在忙学校的工作,但是因为打卡没有操作,就“违反了纪律”了,就很令人委屈。 学生打卡这件事,我更觉得没有必要。首先我们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远离电子产品的环境。电子产品无论对学生的视力、睡眠都是有害的。如阅读打卡,要看书的孩子,都沉浸在书里了,也总会忘记打卡,因为阅读和打卡并没有直接挂钩的系统,所以打卡都很虚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能看到,打卡的很多数据是虚假数据,都是后期补的。打卡多了,有的家长没办法只能造假,不然老师可能会公布打卡数据。 所以我并不赞成打卡。管理有很多有效的、直接的方式。如果要看该老师在不在学校,值日老师巡视即可;如果要看学生有没有阅读,阅读分享会更有内容和意义;如果要看学生有没有锻炼,智慧操场的数据更精准……所以打卡是一种简单,而且并不直接作用于教学的事。
作者: 芳蕾    时间: 2023-3-15 14:03
首先来说说教师打卡。自从托管以后,我们学校的打卡制度从早中晚变成了早晚,更贴心的是放学时间打卡也有提早。因此打卡这件事对我们的负担就没有那么重了。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越忙碌越容易忘记打卡,尤其是中午的签到,很多时候教学是连贯性的,中午也要坐班,都是和学生一起,打卡的闹钟设了都容易错过。明明人在学校,明明在忙学校的工作,但是因为打卡没有操作,就“违反了纪律”了,很令人委屈。 学生打卡这件事,我更觉得没有必要。首先打卡需要电子产品,而学生打卡的操作者要么是学生,要么是家长。如果是学生,我们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远离电子产品的环境。电子产品无论对学生的视力、睡眠都是有害的。如果是家长,打卡就变成家庭联动的事,给家长带来了负担。其次,多数打卡的数据是虚假的。比如阅读打卡,要看书的孩子,都沉浸在书里了,总会忘记打卡,因为阅读和打卡并没有直接挂钩的系统,所以打卡都很虚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能看到,打卡的很多数据是虚假数据,都是后期补的。打卡多了,有的家长没办法只能造假,不然老师公布打卡数据时,就是一种变相的批评。 所以我并不赞成打卡。管理有很多有效的、直接的方式。如果要看该老师在不在学校,值日老师巡视即可;如果要看学生有没有阅读,阅读分享会更有内容和意义;如果要看学生有没有锻炼,智慧操场的数据更精准……所以打卡是一种简单,而且并不直接作用于教学的事。
作者: 葛永锋    时间: 2023-3-16 20:55
有些卡,不打也罢?
附近有所学校,每天早上校长就站在校门口,微笑着与师生打招呼,互致问候,迎接师生上班上学。他们学校的老师说,看着校长天天在校门口,迟到是件很难为情的事。值日领导、处室领导又不时地到教学楼和办公室巡视,迟到和早退的现象很少,偶有发生,领导也是第一时间通知到人,约定时间向学校领导讲明原因,并与这些教师谈话谈心。
教师的精神面貌是学校文化的体现,是一种具体的、实在的形象。老师的工作状态是在工作日能自觉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还是被动地接受管理?假如是前者,打卡纯属多余之举;假如是后者,虽然到点打卡,但可能迟迟进入不了工作状态,心不在焉,从而导致教学和育人效率低下。
用指纹、手机APP、钉钉等打卡考勤,看似方便易行,也减轻了行政领导的工作量,考勤也更加“精准”,但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是不公平,甚至是“不友好”的。这样的考勤,多了形式,少了人文关怀,不利于教师群体敬业精神的培育。
学校领导要有发展意识,更要有服务意识,在行使管理职能时,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地只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
作者: 龙泉许东宝    时间: 2023-3-26 19:32
过去,信息技术不发达,也就没有现在这样的打卡,但家庭作业也是要完成的啊!对于学生们的掌握程度,老师只能第二天才能反馈了!而现在,视频打卡的话,老师当场就可以结合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进行批阅,并把点评反应在父母的手机上,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吧!所以,打卡也不一定是全错的。当然,自从有了打卡,就不分要求、事无具细的打卡!这也是不行的!一样新鲜的事情出现的话,总是不分选择区别的对待,如打卡,刚兴起来时,什么都打卡,连眼保健操、跳绳等都布置了打卡,而打卡,又要家长帮忙。好心的家长帮一下,或许问题不大,但私心重的家长,你叫他和孩子合作完成家庭任务,估计怨气冲天,还会打电话给行政部门,老师伤不起的!我个人而言,卡是要打的,应该是精打、少打、选择性打,不要什么事情都来打卡,那个是真的不行。如楼主所讲,一天打卡十多次,听听都吓人。减轻学生、家长负担,从打卡做起,这个我认为应该有,也是要应该做的。再如,考勤打卡的话,早晚一次也是合情合理的,真的忘了,可以补卡,既讲规矩,也通人情,这样,整个单位的人都没有意见的,不就是把好事办得更好了嘛!
作者: 俞铁钢    时间: 2023-3-27 12:46
不可否认,现代信息技术下的APP软件的利用促进了教师办公和家校沟通,但各式各样的打卡任务也确实增添了不少老师和家长的工作任务,从教育教育出发,打卡这个新事物的产生,带来了教育效果的提升,但随着功能的完善和打卡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打卡让不少家长不胜其烦,更有甚者进行投诉,虽解释为自愿原则,但也不乏有:“加速教育内卷”的网络评论。所以打卡还是得看实际效果,“实践才是检验真实的唯一标准。”
作者: 龙泉许东宝    时间: 2023-4-4 05:30
打卡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毛发、胡须一把抓!这样,容易出问题。特别是现在的家长,特别是最要教育的是家长,所以,打卡要慎之又慎的开展。打卡要手机,而有的家长晚上十点才下班,这样,十点前估计已经打不了卡,十点后打卡提交的话,老师也是人,也要休息的,对十点后提交的打卡,反馈的确会慢,打卡批改工作及时性难体现。所以,家长有怨言,不过,一个班级这样特殊情况不多,只有一、两个的。她想改变全班打卡时间,被我训斥了,个别家长有意见,并不能代表全班家长都同意,我叫她不要造反,不要因个人害了全班!针对这样的事情,我叫她私下联系老师,把情况讲明,老师也是同情,应该会允许她一个人打卡迟点交的!可见,打卡时,我们当老师的,有些时候要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来定,一切从家长的实际为出发点,让家长们高兴的做好打卡工作,切实发挥打卡的时代化、数字化、信息化功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作者: yhglll    时间: 2023-4-4 13:57
打卡一词源自职场,意为上班签到,那么我们在家校共建过程中频繁使用是否合适呢?一天上一次班,如果打一次卡,彼此形成规矩,似乎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但如果时时事事都需要用到打卡,那么矛盾也就产生了。更多的时候,家校群的打卡其实只是老师不得已而为之的上传下达,既有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也是对少部分不关心班级事务家长的无奈之举,对于大多数关心孩子在校生活和每日成长的家长来说,打卡的实际意义并不多。




欢迎光临 教师话坊 (http://bbs.teachers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