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本公开课时,很少有老师参与听课,课后又不评课,开课老师感觉到收获不大,难免提不起兴致,认为“公开课没什么意思”。假如这样的看法,在校园中弥漫、传播,将会严重破坏“校本教研生态”。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业务素养的有效途径。一般在学年初或学期初,教务处制订校本教研计划,学科组、备课组列出详细开课计划,开课课题、时间、教室、参加人员,以表格形式发到每一位老师;在开课前一、两天,再以短信或微信形式提醒,要求事先调好课,安排好课务。
校本教研应立足校情,紧紧围绕学校校本教研的年度主题,可以采用“同课异构”模式,让名优教师开设示范课,骨干教师开设研究课,青年教师开设汇报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学习型团队”,打造“成长共同体”。
每次活动前确定开课老师、主持人、首席评课老师,上课后及时安排评课,由开课老师说一说备课经过,包括教材分析、课标要求、目标设置、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讲一讲在课堂中是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谈一谈教后反思,假如重新再上一次,会做怎样的改进。然后由首席评课老师依据“校本教研主题”来开展评课,是否达成目标,是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其他参与听课的老师进行补充,分享观点。最后主持人进行点评,活动总结。
开课老师、主持人、首席评课老师可以轮换,这样经过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每位老师均能熟悉校本研讨的环节,体验不同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锻炼了组织能力、演讲能力、评价能力,潜移默化中提升教研能力,为在更高级别的活动中发言、作主题报告积累经验。
牛顿曾说:“我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校本教研就是努力使每一位教师“长高长大”,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以研提能,形成又高又大的“巨人团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