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话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629|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I批改作文,是捷径还是迷途?

[复制链接]

6

主题

12

帖子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27 07:3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来,有语文老师发现:用AI批改学生作文,效率很高。批改的结果,非常详细,不仅指出了学生习作的优点和缺点,还提供了很多修改建议。
对此,有些老师觉得这是一种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新途径,但也有老师持保留态度。
AI批改作文,是捷径还是迷途,你怎么看?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518

帖子

35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74
23#
发表于 2025-6-30 05:16: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吧!现在工a批作文的话,容量大,时效快,程序性的东西,无论多少篇,塞进去的话,一下子就批好,这是人的大脑难顾及的。讲的土一点,这可是人脑的条件反射,作文批多的话,人脑也就会劳累、疲倦了,批作文量方面,确实大脑比不上工a的。工a批作文作为新兴的事情,肯定有存在的优势。讲白了一点,选择题、判断题老早就电脑阅卷了,批作文还是用人脑批的。到现在才有工a批作文吧!工a有千般好、万般好,但也不要忘了人脑的活动。既然工a批作文,有部分学生肯定会用工a来写作文,听课和写作业一样,都交给万能的工a,学生不会思考了,这是不完美的。可见,我们在运用工a时,但也不要忘了人脑的使用。人脑活动停止,人脑都不思考,生锈了的话,那是非常悲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6
22#
发表于 2025-6-28 09:58: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信息时代下,教师的引领与示范作用更显得重要。或许我们老师对“作文批改”的理解比较狭隘,仅仅把“作文批改”当成完成工作任务的教学行为,忽视了作文批改背后潜藏的教育功能。给学生批改作文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作文作为媒介,师生进行了一场“笔谈”,老师批阅着,就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动向、情绪意志,甚至家庭生活、人际交往及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等,这些都是育人的契机。至于写法技巧、文句是否通顺等,教师能借助AI技术,可以减轻教师的字斟句酌、删划圈点的工作强度,但学生、家长也能借助AI 技术进行文章的完善与修改。因此,应用AI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与改进方法,并不能代替教师的批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210

帖子

8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6
21#
发表于 2025-6-25 15:03:36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也要一分为二看待,不能全部否定,以教师亲自改为主,以AI改为辅。毕竟用AI批改学生作文,能指出学生习作的优点和缺点,还提供很多修改建议,可以提高效率,减轻教师负担。但是教师批改作文目的除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外,还是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个途径。通过教师亲自批改作文,了解学生情感变化,也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个是AI替代不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8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20
20#
发表于 2025-6-25 11:30: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教学语文,要去感知每个学生语言特点,能发现其中优劣,做好弘扬和引导文章。“亲身下河之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批改学生作文本身也是一个自我不断提升的过程,提高自己文章鉴别能力,增强实例积累,能更好有的放矢开展好作文教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

帖子

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7
19#
发表于 2025-6-25 09:28:18 | 只看该作者
打个比方吧,像一把刀,正常人用来切菜等做对人类有益的事,但如果这刀抓在杀人犯手里,它就是凶器。因此,AI批改作文本身没有问题,关键看你怎么用,用得是否恰当、合理。一年多来,我一直在用AI批改作文,挺好的,虽然有时比自已批改还麻烦,因为它还不健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

帖子

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7
18#
发表于 2025-6-24 14:04:30 | 只看该作者
DeepSeek对此回答
一、效率提升,辅助精准教学。
批改维度扩展:AI可秒级完成语法纠错、结构分析等基础工作,提供数据化反馈(如词汇密度、逻辑连贯性),释放教师机械劳动时间。  
资源普惠价值:尤其对教育资源薄弱地区,AI可弥补师资不足,提供标准化批改参考。
二、能力边界,警示依赖风险。
情感与创造力盲区:文学表达中的隐喻张力、情感浓度等需人类共情解读,AI易陷入“技术正确但人文苍白”的陷阱。  
思维固化隐忧:模板化建议可能扼杀个性表达,如将“非规范抒情”误判为病句,压抑创作多样性。
三、关键定位:人机协同,以师为本
教师应主导AI工具的使用:  
1. 初级批改:交由AI处理基础问题,聚焦高阶指导(如思想深度、文化内涵);  
2. 二次加工:将AI建议转化为个性化教学语言,避免生硬输出;  
3. 认知校准:引导学生辩证看待AI反馈,培养批判性思维——如对比教师与AI评语差异,探讨“为何此处AI未能识别比喻的妙处”。
结论:AI是教育数字化的“加速器”,但教师才是教学灵魂的“掌灯者”。唯有以人的智慧驾驭工具,方能在效率与育人之间找到平衡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

帖子

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7
17#
发表于 2025-6-24 13:42: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嘟嘟先生 于 2025-6-24 13:58 编辑

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2000多年前,古人就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I作为工具,辅助教师批改作文,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还能提升批改效率和评价的客观性,自然是一件好事,没有必要对它“一票否决”。只是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把它作为辅助工具而不是全部替代,并扬其长而避其短,将AI批改与教师批改相结合,达到作文批改的最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2

帖子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6
16#
 楼主| 发表于 2025-6-22 17:34: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树人中学张祖平 于 2025-6-25 16:34 编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些老师连AI如何批改作文的过程都不清楚,就轻易对其效果下结论,甚至全盘否定这类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他们仅凭 “机器无法理解情感”等固有认知便匆忙批判,却未曾深入了解 AI 批改系统的底层逻辑 —— 从语义分析到情感识别模型的迭代,从评分规则的动态优化到对不同写作风格的兼容度测试等。
学生日常的作文练习,我建议教师亲自批改,虽然AI批改极其详细,但因为太便捷了,教师可能对其产生依赖,进而弱化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益处不大。
在各类征文比赛中,我觉得AI批改可以一试。因为这个批改过程通常要速度,重等级,轻反馈,甚至无反馈。学生一般只知道自己作文得了几等奖,至于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差,教师是不反馈的。既然如此,用AI来批改,更能减少教师和学生因有相同爱好或经历产生虚高的 “投缘分”。例如,某学生写了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碰巧改卷老师的父亲和学生描述的父亲颇为相似,这样的作文可能在情感上首先获得了教师的青睐,以至于学生行文和书写中的错误,可能会被忽略。
当然,AI批改作文,还需要多加试验。例如,把拍照上传改为扫描上传,把单一的AI批改改为多个AI批改同一批作文,甚至同一片文章可以让同一个AI多批改几遍。
此外,还可以把以前人工批改的作文用AI再批改一遍,对比得分。
如果不用向学生反馈,我觉得用AI批改更为客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04

帖子

80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01
15#
发表于 2025-6-20 13:32: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假如把人工写作比作人文素养的印证,那么AI写作就是理科技术的崛起。个人以为,这个世界同时需要人文和技术,AI当然可以作为工具用来辅助写作,但绝不应成为逃避困难的捷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