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话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I批改作文,是捷径还是迷途?

[复制链接]

23

主题

334

帖子

100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01
11#
发表于 2025-6-10 09:33:08 | 只看该作者
用AI批改学生作文,绝对是迷途。教师可建议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交与AI批改,寻求更好的修改。但这只能偶尔尝试一下,不可实操。如果将写作这件事寄托给AI,那会很糟糕——不必动脑,让AI替你完成就是了;而且作文也不会太差。而平时我们之所以要让学生写作,教师讲评作文,就是为了提高写作技能,养成写作的技能,这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急不得,AI根本替代不了每一个个体的作文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518

帖子

357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70
12#
发表于 2025-6-17 16:54: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在当下,科技迅猛发达,什么都变得有可能的!作文相对于基础题,确实是难的,不过,工a的出现,工a接近大脑,真的是变得什么都有可能。一次,工a写的文章,让人们很难评判是人写的,还是工a写的。不管怎样,人工智能也好,还是工a出现也罢,如果完全依赖编程的话,大脑自己不会思考,不会分析归纳,不会创造的话,那是很危险的。人不思考的话,人就废了啊!所以,不管机器人出现,还是其他智能运用,总归一点的话,是人控制智能,而不是智能来操纵人。这一点的话,我们还是要拎清楚的。之前,我个人觉得情感上的,智能或许是达不到的。而现在,尽然可以用智能来写作文,真的要对智能刮目相看了!无论如何,智能越来越发展,给大家生带来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7

帖子

64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40
QQ
13#
发表于 2025-6-17 22:34:24 | 只看该作者
用AI批改学生作文,这个我没有尝试过。我尝试用AI批改学生地理综合题作业,有欣喜,依据设定的评分标准能给出相应的分数,还有点评和改进意见。AI批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学生有创意的回答,往往被判为错误答案。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肯定是一大趋势。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拥抱AI,创设人工智能应用的场景,尝试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积累经验,增强教学信心,提升育人成效。AI好比是我们在登山时的两个登山杖。
在教学时保持清醒头脑,对是否使用AI辅助教学要事先进行评估。不能像小品《卖拐》一样,本来是好好的,一用后,被带偏了,赋能变成了“负能”,得不偿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04

帖子

80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01
14#
发表于 2025-6-20 13:28: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感觉现在的写作有种机器人玄学的错视感,学生用AI写作文,教师用AI检测作文的AI率,学生再用AI把AI率降下去,人工高一尺,AI高一丈。但整个写作的过程到底是谁在收获成长?是人工还是AI?还真不好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04

帖子

80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01
15#
发表于 2025-6-20 13:32: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假如把人工写作比作人文素养的印证,那么AI写作就是理科技术的崛起。个人以为,这个世界同时需要人文和技术,AI当然可以作为工具用来辅助写作,但绝不应成为逃避困难的捷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2

帖子

11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8
16#
 楼主| 发表于 2025-6-22 17:34: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树人中学张祖平 于 2025-6-25 16:34 编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些老师连AI如何批改作文的过程都不清楚,就轻易对其效果下结论,甚至全盘否定这类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他们仅凭 “机器无法理解情感”等固有认知便匆忙批判,却未曾深入了解 AI 批改系统的底层逻辑 —— 从语义分析到情感识别模型的迭代,从评分规则的动态优化到对不同写作风格的兼容度测试等。
学生日常的作文练习,我建议教师亲自批改,虽然AI批改极其详细,但因为太便捷了,教师可能对其产生依赖,进而弱化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益处不大。
在各类征文比赛中,我觉得AI批改可以一试。因为这个批改过程通常要速度,重等级,轻反馈,甚至无反馈。学生一般只知道自己作文得了几等奖,至于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差,教师是不反馈的。既然如此,用AI来批改,更能减少教师和学生因有相同爱好或经历产生虚高的 “投缘分”。例如,某学生写了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碰巧改卷老师的父亲和学生描述的父亲颇为相似,这样的作文可能在情感上首先获得了教师的青睐,以至于学生行文和书写中的错误,可能会被忽略。
当然,AI批改作文,还需要多加试验。例如,把拍照上传改为扫描上传,把单一的AI批改改为多个AI批改同一批作文,甚至同一片文章可以让同一个AI多批改几遍。
此外,还可以把以前人工批改的作文用AI再批改一遍,对比得分。
如果不用向学生反馈,我觉得用AI批改更为客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

帖子

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7
17#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嘟嘟先生 于 2025-6-24 13:58 编辑

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2000多年前,古人就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I作为工具,辅助教师批改作文,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还能提升批改效率和评价的客观性,自然是一件好事,没有必要对它“一票否决”。只是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把它作为辅助工具而不是全部替代,并扬其长而避其短,将AI批改与教师批改相结合,达到作文批改的最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

帖子

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7
18#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DeepSeek对此回答
一、效率提升,辅助精准教学。
批改维度扩展:AI可秒级完成语法纠错、结构分析等基础工作,提供数据化反馈(如词汇密度、逻辑连贯性),释放教师机械劳动时间。  
资源普惠价值:尤其对教育资源薄弱地区,AI可弥补师资不足,提供标准化批改参考。
二、能力边界,警示依赖风险。
情感与创造力盲区:文学表达中的隐喻张力、情感浓度等需人类共情解读,AI易陷入“技术正确但人文苍白”的陷阱。  
思维固化隐忧:模板化建议可能扼杀个性表达,如将“非规范抒情”误判为病句,压抑创作多样性。
三、关键定位:人机协同,以师为本
教师应主导AI工具的使用:  
1. 初级批改:交由AI处理基础问题,聚焦高阶指导(如思想深度、文化内涵);  
2. 二次加工:将AI建议转化为个性化教学语言,避免生硬输出;  
3. 认知校准:引导学生辩证看待AI反馈,培养批判性思维——如对比教师与AI评语差异,探讨“为何此处AI未能识别比喻的妙处”。
结论:AI是教育数字化的“加速器”,但教师才是教学灵魂的“掌灯者”。唯有以人的智慧驾驭工具,方能在效率与育人之间找到平衡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

帖子

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7
19#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打个比方吧,像一把刀,正常人用来切菜等做对人类有益的事,但如果这刀抓在杀人犯手里,它就是凶器。因此,AI批改作文本身没有问题,关键看你怎么用,用得是否恰当、合理。一年多来,我一直在用AI批改作文,挺好的,虽然有时比自已批改还麻烦,因为它还不健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81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12
20#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教学语文,要去感知每个学生语言特点,能发现其中优劣,做好弘扬和引导文章。“亲身下河之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批改学生作文本身也是一个自我不断提升的过程,提高自己文章鉴别能力,增强实例积累,能更好有的放矢开展好作文教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