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祖平 于 2024-1-9 08:30 编辑
撰写学生评语,我一直很慎重。写完之后,我会打印出来,自己先读几遍,再用AI技术检查错字病句,在发布正稿之前,我还要请班级中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帮我挑挑错,并问问他们是否全部能看懂。近年来,我也尝试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表现,在评语中加入双语名言。例如,我用卓别林的这句You’ll never find a rainbow if you’re looking down.来鼓励一些胆小内向的学生。
除了认真写好自己班级的评语之外,我还会仔细查看档案袋中,小学毕业班主任给学生写的评语。我想通过这些评语,了解学生的不良习惯,做到未雨绸缪,可惜收获不大。 我曾看到一个班主任给三个非常调皮的男生都写了完全相同的抒情式赞美体评语。我把这段评语在班级里读了三遍,包括当事人在内的学生,都不知道评语中所指的是谁。 我在想: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小学班主任用上了“一式三份”的快捷方式?可能这位班主任也曾精雕细琢过每一句评语,但学生和家长并不领情,寒了她的心。也可能这位班主任期末的时候忙得不可开交,实在挤不出时间推陈出新,看到同事们纷纷登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她也搭上了“顺风车”。还可能是小学要毕业了,班主任觉得与其指出不足,还不如最后再狠狠地夸奖他们一次。 由此我想到,给毕业班的学生写评语,不只是给学生和家长看的,也是给学生未来的班主任看的。如果一味地夸奖学生,不仅无助于他们认识自身不足,也会使学生和家长在高中激烈的竞争中倍感迷惘和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