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与健康课升级为“主科”,这是好事。如何把好事办好,这有许多关系需要理顺,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学成果如何评价等等……
一旦新课标“落地”,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将不断增加,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也将不断创新,这是大概率事件。
假如学校体育的外部环境不改变,仍受到升学率、体育设施、场地条件,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健康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休息和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如初三年级,在体育考试结束后会压缩体育课时间,美其名曰“谨防运动期间身体受伤”,其他年级在期末考试前半个月,体育课也处“停摆”状态。其实,老师们也都知道这个道理,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适当运动出出汗,是复习期间减压、解乏、调节身心的最好方法,苦于分数、排名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
体育与健康的新课标的实施,旨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品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学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期间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而现实中的大部分中小学是“重智育,轻体育;重竞技、轻教学;重展示、轻常态”。
“冰冻三尺非一日寒”,“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提升,需要各个学段,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经过适合校情、师情、生情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连续接力实施。
什么时候学校里的体育与健康选修课成了“香饽饽”,瞬间被“秒杀”,什么时候体育兴趣的老师是其他学科的老师来担任,比如英语老师是乒乓球教练(需要专业证书),科学老师是游泳教练……让老师率先运动起来,热爱运动,乐于运动,精于运动,引领学生。
假如只是从课表上加了几节体育与健康课,多分进了几个体育专业的老师,这个“主课”的地位还是会跟原来一样,因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