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话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471|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务劳动教育,是学校的事,还是家长的事?

[复制链接]

23

主题

334

帖子

100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23 14:0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末某校某班班主任布置周末家务劳动作业:学会包粽子,照片或视频发班级微信群。
     家长们连忙行动起来。买粽叶,糯米,猪肉等,立即开始完成作业。年轻家长不会包粽子,请来奶奶教学指导。好了,折腾一个上午,终于包出像样的粽子。
     妈妈又拍视频又拍照片,上传群微信。“没想到女儿包出粽子极其完美,感谢班主任!”“某某某包粽子任务完成,请班主任查收视频!”……
     家里弟媳有些为难了,想端午要下周的事,包粽子也得下周末来做,现在为了孩子完成任务,急急忙忙地包粽子,不合适。因为端午节时还得再包一次粽子,岂不是多此一举?……
     有人疑惑了:自己家孩子会包粽子,为什么感谢班主任?是班主任布置劳动任务吗?还有人说:“包粽子也是作业,学校里还要管学生做家务?”……
     那天,与一位小孩读小学的家长一起吃饭,谈及生活琐事,那位年轻妈妈的一句话让我深思:“我最不喜欢做家务了,不做家务就好!”问及家务谁做,年轻妈妈说他们一家都住在婆婆家,家务全部由婆婆做的。
     孩子的妈妈不喜欢做家务,怎么养成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和技能呢?由学校老师发起的家务劳动教育,是不是在于走走过场,做过了也就做过了,教育效果能有多大呢?
     回想我们做家务的习惯和技能,都是母亲亲自一点点指导的,让我们渐渐学着做起来的。家务劳动的首席教师是母亲,当然还有父亲,指点我们做各种手工、用电知识,还有一些修理技术等。家务劳动的责任方应该是家庭教育吧?
     而现在,学校里要承担起劳动教育任务,这没有异议,但我想家务劳动教育,直接教导者应该是家长吧?
    所以还是要问问:家务劳动教育,是学校的事,还是家长的事?学校教育虽期望包罗万象,但其实是不现实的。老师们的教学任务能否专业些,有效果些呢?家务劳动教育为什么不放手给就家庭教育呢?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529

帖子

367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70
17#
发表于 2025-10-8 16:23: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要双赢,要家校结合!作为教育的话,当前,总喜欢分开,某某的责任。如家里怪罪学校,没教好,成绩差。而学校的话,也有可能认为是家里原因,辅导不到位,才导致了学生素质差。可见,家里和学校没有形成合力,各说其词,各走各的路,在育人道路背道而驰的话,肯定是糟糕的。同理,家务教育,对培养孩子习惯,自理能力等方面是非常好的。问题是,家务的话,肯定在家里,在家里的话,肯定要家长陪伴的。问题是,好像劳动、思品课程也有家务的内容,这个的话,也要课堂上理论学习的啊!所以,就算是家务,有时也要理论引领的,这就是老师的份了。可见,家务劳动的话,不能把它隔裂成学校和家庭的某一方责任,而是相辅相成,共同的责任,大家一起朝着育人的目标前行,我想,这样的家务教育的话,应该才是有效果的。现在校园条件好。很多学校都会举行家务劳动比赛,折叠衣服、钉纽扣等比赛,有的学校甚至会搞烹饪展示哦!再说,现在都有实践活动,都会涉及到家务方面的内容。总的说,家庭和学校一定要同呼吸共命运,上升到把孩子培养成思想端正、成绩优异、热爱劳动的高度上来,共同育好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16#
发表于 2025-9-28 14:19:47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的家务劳动,自然要由家长来督促和落实,这一点毋庸置疑。在劳动教育上,个人以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责任要分清,不要混淆。明明是家长的责任就不要推给学校,比如上述提到的家务劳动。二是面对家长过分干涉学校劳动教育的要理直气壮地予以拒绝。现在有的学校都不敢让学生搞班级和包干区卫生,原因就是家长有投诉。三是最好的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动手操作的劳动,而不是家长和老师的“说教”。要改进现有的劳动教科书,不能用“纸上谈兵”来代替实际的劳动。比如,多数学校没有烘培的条件,诸如做面包、烤土豆、烘蛋挞甚至炒菜之类的课程,就不适宜进教材,而应成为家务劳动由家长教授更为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9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38
15#
发表于 2025-9-28 06:47: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家务劳动,整理房间、做饭、洗衣服……是人应该具备的一些能力。能够做得出来,不但有成就感,而且自身能力得到训练,同时也调节身心,更有利于健康茁壮成长。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去从事适切的家务劳动,这也是一种孝善教育。 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如模拟、示范等,教给学生劳动方法、注意事项。学校班务劳动,擦黑板、扫地等,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在实践中增强意识,提高能力。具体家务劳动指导,家长要为此作出巨大的努力,提醒、教导、检查,培养孩子劳动能力,让孩子成为更加健全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7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0
14#
发表于 2025-9-26 14:49: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家务劳动教育,学校要倡导,通过制定学生家务劳动清单,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定的家务劳动任务;家长要支持,落实到位。具体而言,首先,家长要转变观念,支持学校的倡导,并落到实处。不要将家务视为枯燥的“任务”或“负担”,而是将其定位为“我们共同让这个家变得更美好”的家庭团队合作项目。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态度。老师和家长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远不止是让他们“干活”,更是培养责任感、独立能力、家庭归属感和生活技能的重要途径。其次,父母亲的引导方式至关重要,方法得当,孩子会乐在其中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问孩子:“你今天是想负责浇花还是摆碗筷?​”“我们是吃完饭马上收拾,还是休息十分钟再收拾?”等。第三,家长要以身作则,如果爸爸总是瘫在沙发上玩手机,却叫孩子去干活,孩子会觉得家务是“妈妈”或“奶奶”的事,从而产生抗拒心理。最后,学校里要定期评估学生家务劳动的能力与水平,以现场展示评价的方式,推进家务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11

帖子

8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6
QQ
13#
发表于 2025-9-26 14:45:15 | 只看该作者
家务其实包含在劳动教育中,现在我们学校和家庭其实对劳动教育是模糊的,以前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春种、秋收,不少地区也有相应的春秋假来支持。而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好,学生早已分不清葱和麦苗,因此,劳动教育也要有相应的变化。现在,我们一直提倡的家校共育,但是没有明确的界线,导致老师与家长职责迷糊,在劳动教育上也是如此,教师认为学生在教室内打扫卫生就是相应的劳动教育,而不少家长却不认同,认为教室卫生就是学校的事情,以此产生不少的矛盾。劳动教育还是需要师生、家长达成一定的共识才能良好的开展,不然只能维持在形式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529

帖子

367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70
12#
发表于 2025-9-25 17:23: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劳动教育不要推卸给家长为好!千万不要去惹那些“上帝”,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不要说是家务等实践操作活动,连最基本的陪伴一下孩子,久了的话,都有可能要出事的。确实是这样的,如你叫家长辅导下家庭作业,试试看哦!连学习上都这样,还敢叫学生参加家务,还要拍照等,没事情的话,可能是大吉了。不管是家务,还是其他劳动教育,出发点是好的,会劳动的话,总会谋生的。学生如果不会劳动,考了很高分数,也不适合的,分数并不能代表生活,生活的还是要靠双手劳作的。问题是,当布置实操性作业,要家人配合,家人不愿配合,向上级打电话等事情也就出来的。我们知道的是,家长和学校一致才是最好的教育。而现实是,家庭往往不是那么配合,无事,互不干扰,这就很好了!而当下,家长忙生计,老师布置点亲子互动,一些事情也就来了。可见,一些劳动教育,尽量不要弄到家里去,能在校完成的,最好了。真的要弄到家里去的,要有一个收场能力,也就是家长不愿配合时,我们应该怎样应对,不至于家长过激,我们也能有应变举措,从而把事情办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5

帖子

6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66
QQ
11#
发表于 2025-9-23 22:15:47 | 只看该作者
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家政课,是“给孩子补上成长必需的一课”,目的是让孩子成长为 “能照顾自己、懂经营生活、有家庭担当” 的完整个体,培养孩子“如何生活、如何负责、如何爱家人”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会伴随孩子一生,成为他们应对未来挑战的 “底气”,有长远意义。
学校教育更多是立足于“知”的层面,传授家政技能和方法,传授标准化的家政技能,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家庭教育侧重于“行”的层面,为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创造机会,提供动手实践的场景;家长要引导和陪伴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将家政技能转化为日常行为;家长与孩子在平等交流过程中,要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和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在亲子协作中增进理解。
培养 “有责任、会生活” 的“合格公民”,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携手合作,“知行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4

帖子

25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1
10#
发表于 2025-9-22 16:57: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树人中学张祖平 于 2025-9-23 08:51 编辑

我觉得 “家务劳动不该纳入学校教育”,这并非否定家务劳动的价值,而是基于对教育分工边界、学校资源局限、家庭责任回归及劳动教育本质的差异化理解。具体理由如下:
一、家务劳动的核心属性是 “家庭生活实践”,其教育价值的实现高度依赖真实的家庭场景, 这与学校教育的 “公共性”、“标准化” 特质存在天然差异。
二、家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特定的场地、工具、安全保障及个性化指导,当前多数学校的资源配置难以满足这些需求。
三、家务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家长通过言传身教传递 “家庭责任”、“生活态度” 的过程。学校主动介入,反而会导致家长产生 “家务劳动该由学校教” 的依赖心理。
四、 “家务劳动教育” 与 “学校劳动教育” 应各司其职:学校的劳动教育应侧重 “社会劳动认知”、“集体劳动协作”(如校园值日、公益劳动等),而家务劳动教育应回归家庭,侧重 “生活技能”和“家庭责任”。
另外,目前有些学校开设了劳动课,布置了家务劳动作业。这些课虽然不是班主任上的,但具体事务可能还是落到了班主任身上,这无疑又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学生在做有些家务的时候还存在一定的危险,学校或班级统一布置可能因此担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29

帖子

7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49
9#
发表于 2025-9-20 16:26:30 | 只看该作者
劳动教育是五育之一,劳动教育过程本身也饱含着其他四育。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家庭和学校,教师要从兴趣激发、技能提高、习惯养成等方面给予指导和示范,不能借口“家务劳动”而推诿给家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